400-123-4567

我是这样拿到哥大教授牛推的 | 附最全推荐信获取及写作指南

推荐信扫盲

作为申请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荐信是文书材料中唯一一个以第三方角度对申请者的学术成绩、科研能力、发展潜质及个性特点等作出客观评价的文字材料。一封高质量的推荐信能为申请之路加分不少。

一般推荐信的作者对于推荐人要有相当高的熟识度和认可度,同时推荐人还要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

如果有大牛帮着全程写RL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但是我们都理解,在申请季比较紧张的时候,导师领导大boss都太忙了,没有时间来根据每个被推荐人的性格特点来draft文书,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申请学生自己draft一份推荐信,导师做修改和认可。

然而,我们自己draft的推荐信经常显得特别幼稚,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封出自大牛教授之手的文书。

不仅如此,很多同学对于写推荐信仍然存在很多困惑,经常跑来问馒头各种问题:

推荐人的title真的重要吗?我应该找名气大的院长还是更了解我的导师?

申请financial math 可以找econ 的professor吗?

馒头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为大家贴心整理了推荐信的五大误区,希望可以帮到正在为文书发愁的你,让你draft的RL提升一个档次,减少推荐老师改动的痛苦,同时大大提高申请文书的信服度。

PS:文末有福利!!

找了好几个导师帮自己写相同内容的推荐信

误区一

一般美国大学研究生的申请,要求3封推荐信。然而有些同学想到有这么多,就去找了自己大一大二大三的导师各写一封,介绍自己不同阶段的不同项目。或者是一封找课程导师写,另外一封找实验室教授写。

但在这些导师的推荐信当中,却反反复复描述着相似的内容,比如关于你对学术的热爱,课程上的成绩等。

其实这样,推荐信主要描述的都是你自己的学术能力,在推荐你其他的能力性格上就浪费了两篇RL的contents。所以写推荐信的时候,同学们产生的最大的误区一就是,拼命的用华丽的语言来突出被推荐人的特性,但是忽略了推荐人和推荐内容设定方向的重要性。

建议

在找推荐导师之前仔细考虑想让申请学校看到的自己的特性,万不可急于求成,找了三个年级的导师给自己写推荐信。像我之前在PS三步曲中提到的,申请最重要的过程是“了解自己” (PS三步曲戳这里)。不仅仅是PS,RL也是。了解自己应该被推荐的能力,从而找相关的推荐人。

一般三封RL的内容建议为:

第一封

第二封

第三封

根据自己的专业,对不同的推荐信的要求和质量进行不同的侧重。比如学科学搞科研的同学就可以多写一封学术推荐信,而学商科管理的朋友们要多多关注第二和第三封的表达。

推荐导师是你肚子里的蛔虫

误区二

有些同学不知道到底应该在RL放些什么内容,把自己的经历实践又罗列了一遍:

“He decided to embark on a journey…”

(你的老师怎么知道你做的什么决定)

“She dreams to become an engineer to help people…”

(你的推荐人为什么会写你的梦想)

“He also participated ABC Program with DEF University in the year of 1234.”

(你自己都背不下来的活动实践全称,只在课堂上和你有学术交集的导师怎么可能会知道)

这样的推荐信,让别人感觉推荐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。和你关系好到你的一切他都知道。这样就感觉不是那么真实。

建议

用客观的角度进行描述,即便是表扬你,赞美你,也是依据一个个事实来表达的。

避免用到:

He/She thinks, decides, made a decision…

It’s his/her dream, goal to …

避免写出很长的课程和活动的名字,在你CV里面出现的, 最好在RL里面不要大面积的重复。不仅浪费字数,还增加了推荐信的不可信度。

像讲睡前故事一样的描述方式

误区三

是的,为了让你的RL更真实可信,可以写一些你和推荐人和你共事的经过,但是没有必要把你们怎么认识,一起做了什么项目,项目中发生了什么故事,前前后后的像 bedtime story 的讲出来。同时还用了很多口语词汇像 think feel… 在推荐信当中出现很多语法和拼写错误。

真正推荐人的权威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概括的,没有必要把事情从头到尾的都概括一遍。

建议

简单叙述事件,并用描述能力特点的关键词加以概括总结。

不要只看你自己写的RL,会错过很多语法错误,要像演讲那样大声读出来,觉得通顺了就可以了。或者找你的申请buddy,互相proof read一下自己写的文章。这个建议也适用于别的写作哟。

以肯定的方式否定

误区四

有很多人想要尽力在RL当中通过导师口吻描述自己的好处的时候,用词不当,适得其反。

比如“He always live to expectation in the lab work.” (你想表达的是“这个学生总能够做到我们期待的,但是在英文理解中live to expectation 让人的感觉更像是你做到了被期待完成的任务之后就停止了,所以其实更应该是live beyond expectation.)

再比如描述这个学校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的 “difficulties和challenges” ,然后你不害怕困难之类的(你认为讲的是你不怕困难的决心但是这侧面的表现你的能力不够,真正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发现的不是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而是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ment)。

建议

有的时候,中国同学的写作习惯是想把一件事情表达的高深莫测,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特别高大上,但是这就往往使英文阅读者产生了很多困惑和质疑。英文写作是很 straight forward 的,而且RL和PS这种文书,都是客观叙述型的,一定要让人一读就懂。

建议童鞋们把写的句子翻译成中文,直接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。如果有些词汇和句子你连中文都解释不清楚,那么英文写作就尽量避免。同时在写作的同时不要以隐晦的方式去描写去比喻。用更加肯定和积极的语气

写长句子凸显自己英文水平高,写作高大上

误区五

在英文写作中,大家普遍有一个这样的误区,认为句子越长,从句越多,表明我的语法高超,写作水平higher level。其实不是。

在英文写作中,有一个TWO-LINE RULE(两行法则)也就是说你写的句子不要超过两行(word打开时候默认设置),超过的话,你就把长句子断开,变成两个有逻辑联系的短句子。

建议

切勿从句套从句,把句子断开,写作精简干练,表达逻辑思维清晰。

如果还是不知道如何下笔,馒头还为你准备了推荐信独家申请大礼包!

1

70+打动哈佛、耶鲁、牛津等顶尖名校的推荐信

2

130+推荐信模板之学术推荐

3

130+推荐信模板之工作推荐

4

130+推荐信模板之活动推荐

福利领取方式

回复福利433至微信公众号后台

按提示操作即可领取

本福利限一周内领取!

长按图片进入公众号

本文系Rochelle导师原创,如需转载请联系Dear mentor 授权。

导师主页:http://dearmentor.me/mentor/11753/detail

点击“阅读原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杏盛-杏盛娱乐-平台注册登录中心 版权所有

琼ICP备xxxxxxxx号

平台注册入口